量子散射理论

量子散射理论用于解决粒子碰撞等量子力学过程,主要解法有分波法和Born近似方法。本文介绍这两种计算方法,并且展示其基本原理。

基本概念

  • 散射中心 靶粒子所在的位置成为散射中心。采用质心系研究散射问题时,散射中心为坐标原点;在质心系中入射粒子的质量以约化质量$\mu$表示。
  • 散射角 $(\theta,\phi)$ 入射粒子受靶粒子势场作用,其运动方向偏离入射方向的角度。
  • 弹性散射 指散射过程中,入射粒子和靶粒子内部状态都不发生变化。
  • 粒子流密度 $\bm{J}$ 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。用于描述入射粒子流的强度。

量子力学中,粒子流密度的计算公式为

散射截面

  • 微分散射截面 $\dfrac{d\sigma}{d\Omega}(\theta,\phi)$ 粒子散射到$(\theta,\phi)$方向的概率。

若已知入射流密度$\bm{J}_i$和散射流密度$\bm{J}_s(\theta,\phi)$,则

  • (总)散射截面 $\sigma=\int\dfrac{d\sigma}{d\Omega}(\theta,\phi)d\Omega$

散射截面具有面积的量纲。

量子力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计算微分散射截面$\frac{d\sigma}{d\Omega}(\theta,\phi)$。散射截面与粒子间相互作用(即靶粒子势场)有直接关系。

散射幅:量子力学求散射截面

通常将散射问题的定态Schrödinger方程写为

该方程的通解在$r\to\infty$时的渐近形式为应为入射平面波散射球面波的叠加,

式中 $f(\theta,\phi)$ 可以看做球面波的角向概率分布,称为散射幅。散射幅与散射截面有直接的联系:

只要给定靶粒子势$V(r)$,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并取$\psi(\bm{r})$在$r\to\infty$的渐近形式就可以得到$f(\theta,\phi)$。 因此$f(\theta,\phi)$是连接量子力学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关键,因此量子散射理论的核心是寻找求解散射幅$f(\theta,\phi)$的各种方法。其中分波法和Born近似是两种常用方法。

分波法

分波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球谐函数(或Legendre多项式)展开下求波函数的级数解。这一方法将求散射幅$f(\theta,\phi)$的问题归结为求分波的相移$\delta_l$,而$\delta_l$需要通过势函数$V(r)$的具体情况求解径向方程来获得。

分波法计算方法

  1. 确定精确到前多少个分波
    粒子波数为$k=\sqrt{\frac{2\mu E}{\hbar^2}}$,势场作用范围为$r=a$,则可以精确到$0\leqslant l< ka$。在极慢速近似也可以只计算s分波($l=0$)。

  2. 解径向方程

    其中$V(r)=\frac{2\mu U(r)}{\hbar^2}$,$U(r)$为势能。
    解得$u_l$为正弦函数或者Bessel函数等,后者取$r\to\infty$渐进形式得到正弦函数。

  3. 求相移
    将渐进解的相写为$\left(kr-\frac\pi2l+\delta_l\right)$的形式,得到相移$\delta_l$。

  4. 求散射截面
    微分散射截面

    第$l$个分波的散射截面为

    总散射截面为$\sigma=\sum_l\sigma_l$

分波法原理

由于波动方程$\eqref{eqn1}$在球极坐标下有通解

其中$R(r)$为待求的径向波函数。通解中每个特解称为一个分波,$R_l(r)P_l(\cos\theta)$称为第$l$个分波,通常称$l=0,1,2,3,…$的分波分别为s,p,d,f,…分波。

径向波函数$R_l(r)$的$r\to\infty$的渐进解为

需要注意的是$A_l$和$\delta_l$的来源不一样。$A_l$可以看做通解中特解的系数,而$\delta_l$的未知来源于势函数$V(r)$性质的不明确,少了一个$r=a<\infty$处的边界条件。所以我们应当将$\delta_l$先看做参数,通过$r\to\infty$处的边界条件求解$A_l$和$f(\theta)$。

将正弦函数改写为幂函数和形式并代入$\eqref{eqn5}$,得到波函数的渐近解为

其中,$P_l(\cos\theta)$为Legendre多项式;而$A_l$与$\delta_l$需要根据边界条件$\eqref{eqn3}$求。

边界条件$\eqref{eqn3}$中平面波按球面波展开,最终得到

利用$e^{ikr}$与$e^{-ikr}$的正交性以及Legendre多项式的正交性,得到

最终,得到微分散射截面

以及总散射截面

若将散射截面写为$\sigma=\sum_l\sigma_l$,则

为第$l$个分波的散射截面。

关于相移

由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形式可知,

  • $\left(kr-\frac\pi2l\right)$是入射波第$l$个分波的相
  • $\left(kr-\frac\pi2l+\delta_l\right)$是散射波第$l$个分波的相
    所以$\delta_l$是入射波经散射后第$l$个分波的相移

求相移$\delta_l$需要知道一个$r=a<\infty$处的边界条件。由于靠近原点(靶粒子),需要知道具体的势函数。

分波法的适用性

球Bessel函数

由于入射波的第$l$个分波的径向函数$j_l(kr)$第一极大值位于$r=\frac{l}k$附近,并随$r$增大衰减到0,若$j_l(kr)$的第一极大值位于$r=\frac{l}k>a$(这里$a$表示势函数的作用范围),那么在势函数作用范围内$j_l(kr)$的值就很小,意味着第$l$个分波受势场的影响可以忽略。所以可以忽略的$l$为$l>ka$,这里$k$是能量的函数。粒子能量越低,影响显著的分波数量就越少。所以分波法非常适用于低能(长波)极限下,截取的分波只要$l< ka$即可,极慢速粒子甚至可以只考虑s分波。

Born近似

Born近似的核心思想是微扰论。当入射粒子能量较高时,不宜使用分波法;此时势能可以看作自由粒子Hamilton量的微扰。

Born近似计算方法

Born近似表达式为

其中 $ K=2k\sin\frac{\theta}2$,$\theta$为散射角。

常见复杂作用势能$U(r)$及对应积分$\int_0^\infty rU(r)\sin(Kr)dr$

  • $e^{-ar}\to$ $\int_0^\infty re^{-ar}sin(Kr)dr=\frac{2aK}{(a^2+K^2)^2}$

  • $e^{-a^2r^2}\to$ $\int_0^\infty re^{-a^2r^2}\sin(Kr)dr=\frac{\sqrt{\pi}Ke^{-K^2}{4a^2}}{4a^3}$

  • $\frac{e^{-ar}}r\to$ $\int_0^\infty e^{-ar}\sin(Kr)dr=\frac{K}{a^2+K^2}$

  • $\frac1{r^2}\to$ $\int_0^\infty\frac{\sin Kr}rdr=\frac{\pi}2$

Born近似原理

Born近似适用性

Born近似只适用于高能(短波)极限下。

参考资料

  1. 中科大量子力学教程-散射
  2. Ballentine L., Quantum mechanics - a modern development (1998)
  3. Sakurai & Napolitano,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(1994)